【SCVC周分享】2020-01-17
Jan 17,2020科創投Portfolio動態
領晟醫療入選“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榜,向2020年目標出發!
1月10日,領晟入選“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榜” 。自入選“大灣區科技創新50強”后,領晟又一次入圍“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Top50榜”。
在過去的2019年里,廣州領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領晟”)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碩果累累,授權專利和新申請專利均創新高,其中授權專利2件,新申請專利9件,另有10余件專利擬在近期提交申請。授權專利方面,骨關節炎專利美國案獲得授權,標志著廣州領晟知識產權全球保護的加強。另外,抗炎三肽的制劑專利獲得授權(專利保護到2034年10月),為公司的消化疾病藥物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專利護航。
領晟自2018年研發管線首次推進至12個新藥項目后,任務艱巨使命深遠,更加深刻體會到了企業成長到關鍵階段尤其需要不忘初心,努力奮斗!2020年,領晟的目標是完成首個品種的市場銷售準備,完成研發管線優化。為2021年進入產品上市快通道全力做好工作!(領晟LinkHealth)
科技
中科院發布面向智能物聯應用的編程語言“木蘭”
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編譯組主導研發的編程語言“木蘭”正式發布。“木蘭”的定位面向智能物聯應用,實現了技術自主可控,具有易學、易教、強兼容、支持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開發等優點,在高校和青少年編程教育中具有較大應用價值。研究團隊表示,“木蘭”的目標是成為智能物聯時代的“C語言”,已對外提供開放獲取。(光明網)
華為發布HMS Core 4.0
1月16日,華為宣布面向全球發布HMS Core 4.0。HMS Core是華為終端云服務開放能力的合集。本次上線的功能,除了已經運營多年的華為帳號、支付、分析、云空間、游戲服務,已經上線4個月的廣告、定位服務外,還新增了不少新能力,包括機器學習服務、情景感知服務、統一掃碼服務等。(證券時報)
特斯拉已配備完全自動駕駛芯片 產業走向成熟
特斯拉官方1月16日表示,特斯拉已配備完全自動駕駛芯片,該“超級大腦”擁有高達60億的晶體管,每秒可完成144萬億次計算,能同時處理每秒2300幀的圖像。目前特斯拉已經有超過60萬輛配備“完全自動駕駛硬件”的車輛。(上證資訊)
長江存儲自主開發的64層三維閃存產品已實現量產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楊道虹表示,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經過3年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自主開發的64層三維閃存產品實現量產。(楚天都市報)
愛華盈通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專注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
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方案開發商愛華盈通近期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廣州創鈺和天使投資人Peter Liu、Linkie Lin等。據愛華盈通聯合創始人兼CEO喬國坤介紹,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進一步產品研發,擴大渠道推廣及項目運營。(投資界)
生物醫藥
國內首個AI三類醫療器械“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獲批上市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批準了北京昆侖醫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創新產品“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件”的注冊。該產品基于冠狀動脈CT血管影像,由安裝光盤和加密鎖組成,功能模塊包括圖像基本操作、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血管分割與重建、血管中心線提取、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血流儲備分數計算。這是我國首個以“深度學習”命名的三類器械審批證。(動脈網)
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鑫君特”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深圳市鑫君特智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晨興創投領投,原投資人弘暉資本跟投。此前,鑫君特曾獲得華熙國際、弘暉資本、茂榕投資、中關村協同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歐博士)
美科學家造首個“活機器人”:有兩條腿,能自行修復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非洲爪蛙的干細胞,創造出史上首個“活的微型機器人”,有兩條短腿,能靠自己的力量活動。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程序編寫,讓這些“活機器人”能在人類體內輸送藥物、穿過人體動脈清除斑塊,或是在海中去除有毒的塑料微粒。由于它們是“活機器人”,因此若是損壞或撕裂,能自行復制和修復。(中新網)
華大基因稱子公司研制出針對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消息,針對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華大基因下屬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為感染防控事業部)緊急組織科研及生產力量,第一時間研發成功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能夠有效提供給各級疾控部門和醫療機構檢測使用。(健康界)
浙江大學完成中國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轉化研究
1月16日,浙江大學對外宣布該校 “雙腦計劃” 最新科研成果:該校求是高等研究院 “腦機接口” 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合作完成國內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患者可以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運動,同時首次證明高齡患者利用植入式腦機接口進行復雜而有效的運動控制是可行的。(生物360)
VR老年護理培訓方案商Embodied Labs獲320萬美元融資
1月16日,VR初創公司Embodied Labs宣布獲得32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其中由Ziegler Link·Age Fund、The Venture Reality Fund領投,SustainVC和WXR Fund跟投。Embodied Labs公司致力于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主要提供一系列VR培訓方案,尤其是面向視力、聽力下降等病癥,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病、路易氏癡呆等。(青亭網)
國產機器人輔助全髖置換成功
近日,北京積水潭醫院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了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全髖關節置換術。該機器人由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任周一新教授團隊研發,適用于所有髖關節置換手術,此例手術是該設備在臨床試驗階段完成的第一例手術。(人民網)
時勢
重磅官宣!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公布。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11日曾表示,這一經濟規模的提升,不僅意味著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殷實,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進步。(東方財富網)
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數同比增長87.7%
國家知識產權局1月14日披露2019年主要工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共收到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8319件,同比增長87.7%,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發證6614件,同比增長73.4%。(證券時報·e公司)
總規模10億!廣州灣區科創基金要來了
1月16日,廣州科技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就共同發起、設立和管理總規模10億元,首期落地規模1.8億元的廣州灣區科創基金達成合作意向,基金將專注于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前的股權投資,特別是專注于新三板優質掛牌公司公開發行前的定向投資。(南方網)
生物醫藥企業最高可獲1.5億元獎勵
生物醫藥產業對于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上周,新修訂的《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下稱《規定》)經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將于近期印發實施。(廣州創新)
黃埔
中烏新材料平行實驗室落戶廣州高新區
1月14日,廣州高新區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弗蘭采維奇材料問題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攜手共建新材料平行實驗室,并在此基礎上建設中烏先進材料(黃埔)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廣州高新區打造新材料產業發展新高地,中烏先進材料(黃埔)協同創新中心將聚焦新材料等領域創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據悉,區內有超過150家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科技日報)
每周一“習”話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重要講話。